
之前文章提及精準的電療方,例如弧形調控 (VMAT: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以及低分次電療(Hypofractionation)除了可以減少電療所引起的放射性皮膚炎,亦可以減少病人進出醫(yī)院的次數(shù),低分次電療亦可以減少醫(yī)療成本,屬於三贏方案(乳癌瑣碎事(54):乳癌電療皮膚護理新資訊(2)),隨著電療技術的進步,同步加強的技術(SIB:simultaneous boost)一方面可以更精準針對高風險位置加強電療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減少電療次數(shù),亦是電療新方向的大趨勢。

什麼是同步加強?
加強技術主要是用於完乳電療後再進一步加強電療手術傷口的位置 (因為這個位置原為復發(fā)的風險比較高),希望進一步減低復發(fā)的風險,隨著電療技術的改進,透過電腦計算能將加強的部分融入全乳電療當中,情況就有如流沙奶黃包一樣,同步加強令包餡中央的位置做到更高的劑量,但其他包肉的地方能夠維持原定劑量。

同步加強有什麼好處?
1. 位置更加準確
傳統(tǒng)乳房電療一般會使用3D技術,先用光子(photon)覆蓋整個乳房電療15 - 25次,後用電子(electron)在高風險復發(fā)地區(qū)(亦即是手術傷口附近)進行進一步加強電療5 - 8次不等,在使用電子(electron)定位的時候,一般都是透過評估手術傷口,手術報告以及電腦掃描的影像大約估算高風險位置。對比同步加強技術(SIB),由於是使用電腦掃描加上外科醫(yī)生在手術時留下的小夾鉗(surgical clips)作記號,讓腫瘤科醫(yī)生在定位時能夠更加準確定出高風險區(qū)域,然後透過使用電腦系統(tǒng)用光子同步加強,所以能夠更準確定出高風險區(qū)域,令治療效果更理想。

2. 進一步縮短療程而獲得同等治療效果,又沒有增加副作用
根據(jù)兩份醫(yī)學研究IMPORT-HIGH 以及RTOG 1005的數(shù)據(jù)顯示,分次電療以及同步加強技術對比低分次電療方式然後再加強技術不但沒有影響治療效果的,同時亦沒有增加副作用,可以進一步縮短療程,除了可以方便病人,亦可以減省醫(yī)療成本,是一個多贏的方案!
參考資料:
https://www.redjournal.org/article/S0360-3016(22)03081-4/fulltext

臨床腫瘤科??漆t(yī)生
乳癌瑣碎事系列文章相關鏈接:
乳癌瑣碎事(12):乳癌手術後輔助化療新動向—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
乳癌瑣碎事(17): 粉紅10月—乳癌日常飲食瑣碎事 (上)
乳癌瑣碎事(19):粉紅10月—公立醫(yī)院病人乳癌藥物支援服務
乳癌瑣碎事(20):粉紅10月—非公立醫(yī)院病人乳癌藥物支援服務
乳癌瑣碎事(24):黃豆的迷思——增加癌癥復發(fā)機會?
乳癌瑣碎事(25):抗癌治療期間的飲食禁忌——西柚、參類食物
乳癌瑣碎事(26):HER2受體陽性擴散性乳癌治療藥物演變及最新治療資訊
乳癌瑣碎事(27):2021 美國SABCS乳癌研討會的最新研究成果
乳癌瑣碎事(28):哪種菇菌芝類最適合乳癌病人?(靈芝/雲(yún)芝/香菇/舞菇/白蘑菇)
乳癌瑣碎事(44):乳癌病人的痛癥問題(1)荷爾蒙治療引起的筋骨痛癥——AIMSS
乳癌瑣碎事(45):乳癌病人的痛癥問題 (2) 荷爾蒙治療引起的筋骨痛癥—AIMSS
乳癌瑣碎事 (46):乳癌病人的痛癥問題 (3)荷爾蒙治療引起的筋骨痛癥——AIM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