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 記者 陳旻)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0周年,侵華日軍在南京進行大屠殺,這是烙在中華民族靈魂深處一道無法磨滅的創(chuàng)傷。「作為目擊證人,要把這些(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說出來!」這是德國商人約翰·拉貝(John Rabe)1937年許下的諾言。1996年,約翰·拉貝撰寫的《拉貝日記》消失60年後重現(xiàn)人間,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提供罕見第三方紀錄。約翰·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組建起南京安全區(qū),拯救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拉貝日記》因此被譽為中國版「舒特拉的名單」。

面對日本極右勢力叫囂,妄圖抹去南京大屠殺歷史,大公報記者重溯《拉貝日記》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表達對世界共同記憶的奮力堅守,也是對和平的永恆呼喚。
德國人約翰·拉貝生於1882年,1950年去世,曾任西門子公司南京辦事處經(jīng)理、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主席。從南京淪陷之前的1937年9月19日,到1938年2月26日,他一天不落地寫日記,於南京大屠殺血雨腥風中,記錄難民安全區(qū)內(nèi)的日軍暴行。他組建起南京安全區(qū),並與二十多位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成員合力拯救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
拉貝回到德國後,於1942年將日記整理成書稿保存下來。日記隨著拉貝家人幾經(jīng)搬遷,被塵封半個多世紀。1996年12月,拉貝外孫女萊茵哈特夫人將日記公之於世。1997年8月,江蘇出版界推出的中文版《拉貝日記》是世界首版,轟動全球。
「文字稿有2117頁、圖片60餘幅的拉貝日記,一頁一頁被複印出來,印了500張就打一包寄到紐約」,「我一看,太有價值了!」今年8月中旬,89歲的紐約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lián)合會(下稱聯(lián)合會)創(chuàng)會會長邵子平,向大公報記者憶述發(fā)現(xiàn)《拉貝日記》的情景,表現(xiàn)得十分激動。
呈交希特勒報告提及「日記」
念念不忘,必有回報。1996年9月,邵子平剛從德國回到紐約,在中文報紙上看見一篇很小的新聞,說是找到約翰·拉貝後人。一打聽是華裔作家張純?nèi)缯业降模圩悠搅⒓绰?lián)繫上在美國舊金山的張純?nèi)?。張純?nèi)绨讶R茵哈特夫人轉(zhuǎn)交的資料轉(zhuǎn)寄給邵子平,當中,一篇約翰·拉貝寫給家人的文字提到自己關(guān)於南京大屠殺「上書」給希特勒的一份報告,報告中提到「日記?!?/p>
就這一個「日記」的字眼,讓邵子平眼前猛一亮,萊茵哈特夫人的回覆是,日記是從1936年9月寫到1938年4月,「這就是南京大屠殺的整個時期!」邵子平請求萊茵哈特夫人「日記能不能給我?」
1996年12月12日下午,美國紐約曼哈頓洲際大飯店雲(yún)集世界各國的記者和學術(shù)界人士。2時整,記者會開始,拉貝外孫女、時年65歲的萊茵哈特夫人向世界各國記者展示了其外祖父當時所記錄的戰(zhàn)時日記,即刻引爆全球媒體。
拉貝外孫女公之於世:讀日記太可怕
其時,參加記者會的路透社報道:一本罕見戰(zhàn)爭日記披露1937年日軍洗劫南京時,一名德國商人和其他德國人救出了數(shù)千名中國人。拉貝八卷日記長達2117頁,涵蓋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前不久至1938年2月的這段時間,記錄目擊日軍在南京所犯下的滔天暴行。日記描述了在後來被稱為「南京大屠殺」的事件中日寇對平民的強姦和殺戮。拉貝外孫女萊茵哈特說:「讀日記太可怕了,真的太可怕了?!?/p>
時至今天,仍有日本右翼分子妄圖抹殺歷史事實。有學者痛斥,「在日本,忘記南京大屠殺是人為的、系統(tǒng)化的行為?!埂浮独惾沼洝返膬r值並不在於揭示新的歷史事實,而是因為它提供一位德國目擊者對一個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殘酷事件的異常詳細和個人的描述?!?996年12月12日,《紐約時報》搶先報道《拉貝日記》被發(fā)現(xiàn)消息時如是說。
無論日本右翼如何篡改、掩蓋,凡存在過的東西,就不能被抹去。2015年,包括美國牧師約翰·馬吉16毫米攝影機及其膠片母片(又稱馬吉影像)等多份一手史料,共同作為《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南京大屠殺成為全世界共同記憶。
拉貝後人接力 傳承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

今年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館40周年。日前,紀念館舉行第四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上崗儀式,約翰·拉貝的孫子托馬斯·拉貝成為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此次認證進一步拓展傳承人範圍,除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外,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救助中國民眾、留存歷史鐵證的國際友人和中國同胞的後人也被納入行列。
2022年8月15日,首批共13名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獲得認證。目前,紀念館已先後完成四批認證,傳承人總?cè)藬?shù)達38人。據(jù)紀念館介紹,傳承人「擴容」,讓歷史傳播更具廣度與深度,有助於在國際社會更有效地傳遞歷史真相。托馬斯·拉貝是新上崗的傳承人。據(jù)介紹他精心整理了祖父約翰·拉貝留下的20餘卷日記手稿,編著成《拉貝與中國》一書。托馬斯·拉貝曾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等榮譽。
托馬斯·拉貝感慨道:「祖父的事跡深深烙印在家族記憶中,作為後代,我們理應以身作則,面對衝突與不義,絕不能袖手旁觀,而要始終致力於推動和平與發(fā)展?!顾硎?,未來將持續(xù)投身南京大屠殺史實的傳播工作,計劃推出電子書與紀錄片,並專門為兒童群體編寫歷史讀物,以多元方式讓這段歷史被更多人銘記。據(jù)悉,托馬斯·拉貝曾於2013年應邀到港講述《拉貝日記》。
《拉貝日記》Q&A
誰是約翰·拉貝?
約翰·拉貝(1882-1950),德國人,西門子公司南京辦事處經(jīng)理、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主席。從南京淪陷之前的1937年9月19日,到1938年2月26日,他一天不落地寫日記,於南京大屠殺血雨腥風中,記錄難民安全區(qū)內(nèi)的日軍暴行。
《拉貝日記》有多重要?
拉貝回到德國後,於1942年將日記整理成書稿保存下來。日記隨著拉貝家人幾經(jīng)搬遷,被塵封半個多世紀。1996年12月,拉貝外孫女萊茵哈特夫人將日記公之於世。1997年8月,江蘇出版界推出的中文版《拉貝日記》是世界首版,轟動全球。
約翰·拉貝拯救了多少人?
約翰·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組建起南京安全區(qū),拉貝住宅成為南京安全區(qū)25個難民收容所之一。拉貝和他領(lǐng)導的二十多位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成員合力拯救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
紀念館和墓地在哪兒?
拉貝與國際安全區(qū)紀念館位於南京市廣州路小粉橋1號,是1932年至1938年間德國西門子公司駐南京代表處約翰·拉貝的住宅。1950年,拉貝在柏林去世,長眠於威廉皇帝紀念教堂墓園,墓碑一度被拆除,直到2013年冬拉貝墓園重修落成。
(來源:大公報A1:要聞 2025/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