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一段經(jīng)歷,拉近兩地的感情」、「開展新冠普檢,即可祛疫情之牆。可我更期盼的,是拆除心之圍牆!」這是內(nèi)地核酸檢測支援隊成員在援港期間寫下的情真意切的句子。自本港爆發(fā)第三波疫情以來,內(nèi)地支援隊前仆後繼馳援香港。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承受了重重壓力,卻依舊不改初心、不悔此行,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生命至上、同胞至上」的價值理念。
只是,在港期間他們總是默默埋首工作,港人被無聲地守護著,卻少有機會了解「逆行英雄」們的真實心聲。大公報今起推出系列專題《疫往情深》,採訪多位已返回內(nèi)地的支援隊成員,了解他們在港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歡迎垂注。
17日,雨後,街上空氣分外清新。經(jīng)歷內(nèi)地核酸檢測支援隊的不懈完成社區(qū)普檢後,香港疫控工作向前邁出重要一步。這天,來自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的支援隊成員已陸續(xù)返程隔離休整。支援隊離港不久,不少市民路過香港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臨時實驗室,感激他們在實驗室內(nèi)為香港付出的汗水。作為廣東組先遣隊「老將」的龔文勝表示,「兩地同胞都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內(nèi)地每一個人都希望香港可以盡快渡過難關(guān)?!?/p>
時間撥回到香港普檢計劃開始的那天,香港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臨時實驗室內(nèi),內(nèi)地核酸檢測支援隊總有一個「現(xiàn)場組」在隨時待命?!脯F(xiàn)場組」是一支特別隊伍,主要負責實驗室現(xiàn)場整理,確保環(huán)境整潔、通道順暢;根據(jù)各氣膜艙需求傳送物料,及時轉(zhuǎn)運垃圾,進行滅菌處理等等?!笇嶒炇覙吮玖看蟮臅r候,產(chǎn)生的垃圾也就更多,每個班次幾乎都是在走動巡場?!宫F(xiàn)場組一名年輕的隊員曹婷回憶道。但沒有人會想到,每次一有人呼叫,馬上站起來搶著搬運大量重物的龔文勝,今年已經(jīng)50歲了。
眼看鄰居分隔兩地 心中不忍
龔文勝是深圳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檢驗副主任技師。作為此次支援隊廣東組先遣隊7名隊員之一,他在香港「打滿全場」,連續(xù)奮戰(zhàn)46天。儘管支持時間最久、肩上擔子不輕,但每次任務來了,他總是二話不說衝向前線。
同組隊員告訴大公報,每次遇到高強度體力勞動,龔文勝總是搶在年輕人前頭「攬活」。「大家一度都以為龔文勝很年輕?!怪敝玲醽?,隊員曹婷才發(fā)現(xiàn)龔文勝的「秘密」,他其實是正宗的「70後」。讓曹婷印象最深的是,有次龔文勝忙碌了一天,「那次他(龔文勝)是真的累了,坐在那打盹。偶然被對講機的現(xiàn)場調(diào)度的聲音驚醒,然後馬上左右張望,開口第一句就是:『還有哪裏需要幫忙的?』」在龔文勝激勵下,組裏每個人都搶著幹活。
忍受別離 堅持完成高強度工作
「這次能完成這光榮的任務,真是多得小夥伴們的『超級爆發(fā)』。」龔文勝謙虛地把成績歸功於隊員。「這次參與支援香港,我是自願報名的?!过徫膭偌以谏钲冢瑢兑缓又舻南愀蹃K不陌生。「住在我家對門的鄰居,是一個典型的深港跨境家庭。疫情後,這家人一直分隔兩地,好幾個月都沒有見面。」龔文勝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一聽到可以支援香港,我就第一時間報名了?!?/p>
「出發(fā)前那天,過深圳海關(guān)時,工作人員知道我是到香港支援的,還特別熱情地跟我說:你們好好加油,爭取早日讓香港的疫情降下來!」這一幕讓龔文勝印象很深?!竷傻赝际茄獫忪端囊患胰?,內(nèi)地每一個人都希望香港可以盡快渡過難關(guān)?!?/p>
抵達實驗室,龔文勝迅速投入工作,每日奔忙在實驗室和酒店之間。晚上休息間隙,龔文勝會在手機上和在家裏的太太報平安。「沒想到,這段日子,我也變成了跨境家庭。」龔文勝笑言。為了香港疫情盡快受控,讓更多港人家庭能盡快團聚,像龔文勝一樣的內(nèi)地核酸檢測支援隊員還有570多名,他們都忍受別離,每天默默堅守完成高強度工作。
17日,雨後,街上空氣分外清新。隨著普檢完成,香港疫控工作向前邁出重要一步。這天,龔文勝已到達廣東江門集中隔離和休整?;仡櫾谙愀壑г娜兆?,龔文勝自言「終身難忘」:「希望經(jīng)歷這次史無前例的疫情後,整個香港社會可以團結(jié)起來,共同努力讓這顆東方之珠更加璀璨?!?/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