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東江水供港六十周年,為慶祝及紀念這重要里程碑,發(fā)展局及水務署以「一脈相連 飲水思源」為主題,自去年9月起聯(lián)同多個專業(yè)及社會團體舉辦一系列多元化活動,截至今年7月底已推出16項活動或節(jié)目,讓市民深入了解東江水供港歷史及意義,當中包括於7月份舉行的「識水思源」國家水利建設暨文化科技參訪團(參訪團)及東深供水工程舞臺劇《青春印豐碑》。今次,邀請了水務署同事介紹活動,參訪團團員也會分享感受。
「識水思源」參訪團 親身見證水利工程
參訪團由水務署、香港工程師學會及香港教育工作者聯(lián)合舉辦,約120名香港中學生、工程系大專生、青年工程師、工程業(yè)界及相關政府部門代表參與。水務署總工程師(香港及離島區(qū))連登泰介紹,為期五天的參訪團於7月21日至25日前往鄭州、安陽、北京等地,考察國家重點水利建設,以及文化歷史及科技地標,目標讓香港年輕一代及工程業(yè)界親身體會國家水利建設的偉大成就,更深入了解國家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科技發(fā)展,從而加強年輕一代的愛國情懷,以及業(yè)界作為「國家未來建設者」的使命感。
參訪團到訪了位於鄭州及北京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設施,並參觀了河南博物院、安陽殷墟博物館、安陽古城、北京的中國科學家博物館、首鋼園等地標。此外,參訪團的中學生團員更在北京與當?shù)氐闹袑W生進行互動交流,並一同參與以東江水為主題的藝術裝置創(chuàng)作。在北京行程的最後一天,發(fā)展局局長甯漢豪亦親自率領參訪團出席座談會,向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及水利部就是次參訪活動作出總結及分享,當中也非常高興聽到年輕團員分享其得著。
中學生代表難忘親身見識南水北調工程
參與的中學生代表分享,在行程中難忘湖北導遊在旅途中講解了許多關於水域文化的知識,令原本對國家水資源發(fā)展認知較為貧乏的她收穫良多。而在北京團城湖調節(jié)池和調度中心,她見證了研究員怎樣將各項技術相互配合與合併,讓國家在短短20年左右,完成了南水北調這樣世界級的大工程,真正做到了「一泓清水永續(xù)北上」,讓北方市民也喝上了優(yōu)質穩(wěn)定的水源。同學又表示,這次行程不僅讓她驚歎於中華民族的智慧,更見證了國家現(xiàn)代科技突飛猛進,最重要是行程經過多個城市,讓她真切體驗到國家的富強。
大學生代表從中感受國家科技發(fā)展突飛猛進 見證基建奇蹟
參與的大學生代表分享,透過親身參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這項國家重大水利設施,讓他深刻感受到國家在水利建設上的偉大成就與科技實力,也了解到東江水六十來支持香港民生與發(fā)展的歷史與未來。他體會到平日喝的東江水是承載著歷史、技術及國家對香港關愛的涓涓長流,這些工程不僅是基建奇蹟,更體現(xiàn)了新質生產力的核心。
青年工程師為國家水利工程感自豪
青年工程師代表表示,這次實地考察令作為青年工程師的她,為國家偉大的水利工程建設深感自豪,也使她感受到作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及使命感。她認為,水利工程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礎設施,而新質生產力能推動水利工程數(shù)位化和綠色化,如調度中心的自動化系統(tǒng)能實時監(jiān)控水質流量,保障水安全。她在這次參訪活動中體會到新質生產力是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致敬東深供水工程舞臺劇《青春印豐碑》 逾千人欣賞
此外,由香港理工大學及廣東工業(yè)大學聯(lián)合策劃、發(fā)展局支持的原創(chuàng)舞臺劇《青春印豐碑》於7月9日及10日在香港理工大學演出。創(chuàng)作團隊將上世紀六十年代內地大學生響應國家號召、投身東深供水工程建設並順利完成任務的感人故事,形象化地呈現(xiàn)於觀眾眼前。兩天演出共吸引逾1 000名政商界領袖、社會賢達、粵港兩地師生及公眾人士出席,一同感受東深建設者震撼人心的故事。
東江水供港展覽現(xiàn)正舉行 歡迎齊「識水思源」
我們會繼續(xù)推展更多慶?;顒?,包括舉辦「好水好魚標誌創(chuàng)作比賽」、「東江供水60周年傳承劃」劃艇比賽、「東江水供港60周年同樂日」以及出版紀念書籍等。
另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和水務署現(xiàn)正於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一脈相連 飲水思源 — 東江水供港60周年」展覽,透過珍貴歷史相片及文字內容,介紹香港在六十年代應對旱災的情況和當時東深供水建造工程,以及粵港兩地政府為保障供港東江水水質及供水量所做的工作。展覽亦設有互動問答遊戲,以及展出較早前舉行的「慶祝東江水供港60周年」小學親子繪畫比賽得獎作品。展覽開放至12月15日,歡迎市民免費入場參觀。詳情請參閱以下網址:https://www.ccpo.gov.hk/tc/programme/an-inseparable-bond-our-blessed-origin-60th-an
